小编:位于北和镇盐庭村的盐庭角,风景独特,是一片礁石遍布、暗流湍急的天然险滩。在这里,回响着千年涛声,一个天然的海角,孕育了一代代性格淳朴的渔民;这里有着瑰丽的珊瑚景观、令人惊艳的养珠遗址,源远流长的珍珠文化,成为后人津津乐道、争相研究的非物质文
位于雷州市北和镇盐庭村的盐庭角,风景独特,是一片礁石遍布、暗流湍急的天然险滩。在这里,回响着千年涛声,一个天然的海角,孕育了一代代性格淳朴的渔民;这里有着瑰丽的珊瑚景观、令人惊艳的养珠遗址,源远流长的珍珠文化,成为后人津津乐道、争相研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日前,记者前往盐庭村,沿着时光的脚步,一窥该村斑驳的历史痕迹。
鲤鱼墩——盐庭村民的保护神
据悉,盐庭村与龙斗上村、龙斗下村、新港村四个自然村都属盐庭村委会管辖。盐庭村是一条耕地少、靠海吃海的古老渔村。该村共有两个渔港,其中盐庭前海渔港是大渔港,记者一行在盐庭村委会副主任朱海江的带领下,来到盐庭村的前海渔港。
村民所指的一大片虾塘曾经是养珠遗址。
刚到渔港,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海水味。渔港的左边有近20艘渔船,它们一字排开,停靠在岸边,渔民们坐在船上歇息,谈笑风生。渔港的右边则是一摊浅水,周围布满青苔和碎石,颇显沧桑。
“我们村主要靠捕鱼、养虾和制盐为生。现在村里有150艘渔船,现在是退潮时间,渔民们都会靠岸歇息。”朱海江指着靠岸的渔船介绍道。
说着,朱海江兴奋地拉着记者转向另一边:“你看到了吗?在浅水的不远处有一个鲤鱼墩。它曾经是我们的‘保护神’。”
顺着朱海江的指向,记者隐隐约约看到一条鱼状石墩。为了目睹村民们口中的保护神,记者跟随朱海江来到鲤鱼墩前面。
记者看到,鲤鱼墩身处比较潮湿的环境,两边长满青苔。“鲤鱼”身长约2米,用水泥和石块建造而成。但由于受海水侵蚀和风化的影响,鲤鱼墩身上的石块已大片掉落,周围布满碎石,看不出鲤鱼的五官,只能看出这是一条鱼形状物体。
“鲤鱼墩以前是有眼睛的,看起来十分有神。但由于多年来受海水侵蚀,所以鲤鱼的眼睛已被模糊掉。现在是退潮时间,所以我们可以过来这里看到鲤鱼墩。”朱海江笑言,随着村里鱼塘、虾塘开发日盛,村民们专门在鲤鱼墩两旁留出一条通道,让海水进出。“因为我们都觉得,如果鲤鱼缺水的话,那就活不了了。”
为何鲤鱼墩会出现在渔港呢?村民们为何称鲤鱼是保护神呢?朱海江乐呵呵地告诉记者,盐庭村里有着一个关于鲤鱼救人的传说。
据说很久以前,有一对船夫父子出海捕鱼,遭遇狂风暴雨,船破后,船夫父子在海中挣扎,命悬一线。这时,海上突然出现了一条鲤鱼,鲤鱼朝父子俩游了过去,将他们救了回来。后来,船夫父子为了报答鲤鱼的救命龙恩,特意在盐庭角附近浅滩上,用海石立了一个鲤鱼墩,寓意鲤鱼保护村民出海平安。自此之后,村民们每次出海前都会过来朝拜鲤鱼墩,祈求出海平安。传说盐庭村有了鲤鱼墩后,村民每次出海捕鱼都能平安归来。正因如此,鲤鱼墩自成了这里渔民的“保护神”。
“渔民每次出海前都会到鲤鱼墩前拜一拜,祈求出海平安,满载而归,这个习俗一直保留到解放前。后来,由于受新风尚和新思想教育的熏陶,渔民们前来朝拜鲤鱼墩的现象渐渐减少了。虽是如此,但是大家心里依旧时常惦记着鲤鱼墩。”朱海江如是说。
养珠遗址——盐庭产珍珠曾是贡品
雷州是中国“南珠”的重要产地,历史悠久,颇负盛名。著名的产珠区主要在雷州与合浦之间的海域珠母海,南汉时期已发展为南汉两个专事采珠的基地之一。
盐庭角的渔民。
据清人屈大均的《广东新语》载:“南珠自雷、廉至交趾,千里间六池”。至今,在今雷州市北和镇盐庭村西南1公里处,仍保留有2万平方米的古代珍珠贝壳遗迹,堆积厚达2米多。
据老一辈村民介绍,盐庭村渔业较为发达,而此处则有非常丰富的海洋资源,以前,曾经常看到岸边堆放着一堆堆银白色的天然珍珠壳,极其壮观。
村中一位老人对记者讲,听祖辈流传下来的故事得知,明清时,朝廷就多次派官员到雷州采办珍珠作为贡品。明成祖朱校就在雷州设立机构,曾先后多次派官员和太监到雷州大量采办珍珠。“可见,当时的雷州珍珠早已成为朝廷指定的贡品。这正是当年珍珠养殖业繁荣的历史佐证。”这位老人说。
据了解,在遗址中有人还曾采集到三国时期的陶器,说明雷州养殖珍珠的历史可上溯到三国或更早的时期。
但是,由于历代地形地貌变迁,海水潮涨潮落,加上近十几年来村里养殖户增多,海边的鱼塘和虾塘也渐渐多了起来,村民缺乏保护意识,这片宝贵的养珠遗址已被埋在了3米多深的地下,人们难以一窥其秀丽真貌。
据朱海江介绍,盐庭古代养珠遗址旅游区新农村片区有一个炮楼遗址。记者看到,屹立于渔港附近的两座炮楼遗址城墙建筑雄伟壮观,建造手工精细,枪口对着海面,颇具特色。据了解,过去盐庭有几座炮楼,都是部队在此驻扎时建造的,但由于战争的破坏,现在才留下两座。朱海江说,以前村里有民兵营,战士们就在这两个炮楼上站岗放哨。目前,这两座炮楼成为村里的保护对象。
据了解,村里制盐业也较为发达,渔港附近有15公顷盐田,由村里集体管理,主要制作工业盐,也酿晒食用盐供村民食用,年终村里每个人头可分到14斤粗盐。据村民介绍,海里水质好,晒出的盐纯度较高,制盐业也成为村里除了出海捕鱼、开发鱼塘虾塘之外的另一个主要经济来源。
记者手记:文化遗址怎样才不会销声匿迹?
盐庭村隶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雷州,当地的古代养珠遗址十分珍贵。但可惜的是,村民们缺少保护文化遗址的意识,开发虾塘鱼塘发展村中经济时,却忘了或根本不懂得去保护脚下的这一珍宝,致使这片宝贵的养珠遗址被深埋虾塘之下。“许多村民没有受过文化教育,他们对文化这些东西一窍不通,但却认为养虾能带来可观的收入,所以才导致一大片的养珠遗址消失在眼前。”朱海江叹气道。
有一种观点认为,养虾能马上换来经济收入,但养珠遗址如果能被村民们好好保护并开发为旅游资源,这样带来的经济收益却是无法估算的,而且可以造福后代。
如何保护好文化遗址和文化遗产,以及怎样提高村民保护文物的意识,也许是盐庭村今后要研究的重点课题,否则只会让更多的文化遗址消声匿迹。
前往盐庭村线路
湛江驴友要前往盐庭村的话,可以先坐客运车到达雷州总站,接着从雷州总站坐客运车前往乌石镇,中途在北和镇下车,然后再转坐三轮摩托车,就可以到达盐庭村了。